乾隆三年(1738年)四月,孙嘉淦再获提拔,升任吏部尚书,同时继续兼任刑部尚书的职务。同年九月,当直隶总督李卫弹劾总河朱藻贪污渎职时,乾隆帝命令孙嘉淦和尚书讷亲共同前往审理此案。在孙嘉淦的主持下,调查组认真核查了所有相关材料,最终确认了朱藻的罪行,并依法对其进行了惩处,再一次证明了孙嘉淦的公正和高效。
四、心系百姓
乾隆三年(1738年)十月,孙嘉淦被任命为直隶总督,这是一项重要的职务,因为他所管辖的是紧邻京师的重要地区,对于稳定地方秩序、保障京畿安全具有重要意义。直隶总督不仅需要具备卓越的治理才能,还需要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尤其是在关乎民生的问题上。
小主,
在清朝初建之时,为了确保粮食供应充足,尤其是保证人民的基本口粮需求,政府曾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法令,其中包括禁止民间酿酒的规定。这项禁令的初衷是为了防止粮食被大量用于酿酒,从而导致粮食短缺和社会动荡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项禁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。很多百姓因私自酿酒而获罪,这不仅造成了大量的社会矛盾,也给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。
孙嘉淦上任后,深入民间考察,了解到实际情况后,他认为这项禁令可能过于严苛,与民情不符。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,孙嘉淦发现,酿造烧酒所需的原料主要是高粱、谷糠、豆皮等农作物副产品,而非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主要粮食作物。换句话说,这些原料本身并不直接影响到百姓的口粮供应,相反,如果允许适度酿酒,还可以带动相关的手工业发展,增加就业机会,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。
基于上述考虑,孙嘉淦上书朝廷,提出解除民间酿酒禁令的建议。他强调,适度放开酿酒限制并不会威胁到粮食安全,反而有利于民生改善。孙嘉淦的奏折不仅逻辑严密,而且充分考虑了实际情况,显示出他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地方官员的远见卓识。
清廷在收到孙嘉淦的奏折后,经过审慎的考量,接受了孙嘉淦的意见,并最终解除了对民间酿酒的禁令。这一决策的实施,对于促进民间手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酿酒行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,提高了农民的收入,而且还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,如农业种植、运输等行业,进而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繁荣。
五、兴修水利
乾隆四年(1739年),孙嘉淦被赋予了直隶地区河务工作的重任,这表明朝廷对他的信任和期望。直隶地区位于华北平原,河流众多,其中永定河是该地区一条重要的河流。永定河的治理不仅关系到当地农业灌溉,还直接影响到防洪减灾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。因此,孙嘉淦上任伊始,便将治理永定河作为首要任务。
在深入了解永定河的现状后,孙嘉淦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措施。他认为,应该在金门闸上下多建草坝,通过这种方法逐步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,从而增强其排水功能。草坝是一种临时性的结构,通常由草捆或其他植物材料制成,用来减缓水流速度,帮助沉积物沉积,从而防止河道的进一步侵蚀。这一方法不仅成本低廉,而且效果显着,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河道状况。
同年,孙嘉淦与另一位官员顾琮一起亲自前往天津进行实地考察。他们仔细勘察了当地的河道以及河流汇合入海的情况。这次考察为后续制定更为详尽的治理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。在全面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,孙嘉淦向朝廷提交了一份奏折,建议在静海县的独流镇开挖一条引水河。他认为,这样做可以有效防止河道淤积,并且是治理下游水患的关键措施。
乾隆五年(1740年)九月,孙嘉淦进一步上疏,详细阐述了综合治理直隶境内几条主要河流的具体办法。他提出的计划包括对永定河、子牙河、南运河、北运河以及东白洋两淀进行全面治理。这一系列措施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施工,改善整个地区的水利条件,从而达到防洪、灌溉和航运的多重目的。乾隆帝在收到奏折后,不仅批准了孙嘉淦的提案,还特别嘉奖了他的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