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章 联军溃败

强弓劲弩 水做的骨肉 2776 字 4个月前

燕太子奇正在军帐里与部下商议分派骑兵事宜,只等发现秦王嬴政从蕞城出逃之时,便可立时出兵围堵。

弟弟丹突然从后帐里快步窜了进来,一脸的惊异问道,王兄,嬴政此刻真在蕞城?

燕太子奇对这个从小就钟意行军打仗的弟弟也是有些无奈。此次燕军与赵魏韩楚四国联合攻秦,这等凶险征战之事,这个十三岁的弟弟硬是要随军观战,说是五国攻秦难得一遇,定要亲眼所见,甚至违抗父王之命,偷偷跟从出征燕军,一路随军来到蕞城。

燕太子奇见弟弟丹已跟到军中,千般苦劝也赶不走,只得把他带在身边。这会见他一脸新奇跑了进来,笑着问道,你该是知晓嬴政身在蕞城,才有这般兴致跑来中军。

燕公子丹乃当今燕王二子,燕太子奇的胞弟,自小被派往赵国为质,与那时同为质子的嬴政在邯郸相识,因同为质子,两人同病相怜,一见如故,义结金兰,嬴政比丹略长生日,为兄,丹为弟。

嬴政逃回秦国数年后,燕公子丹因燕国与赵国结盟攻秦,被赵王放回了燕国。

燕公子丹刚才在军中听到嬴政此刻正在蕞城,连忙跑来中军寻问真假。

见王兄问自己,公子丹坦然说道,知我者王兄也。燕太子奇知道弟弟丹与嬴政都曾在赵国一道为质,两人甚是相好。嬴政比弟弟略长一岁,在赵国曾多次为弟弟出头教训欺凌弟弟的赵国顽童。弟弟丹一直很是推崇嬴政,放言嬴政继位秦国大王,他日必会成就一番霸业。

燕太子奇故意说道,你这义兄此刻就在蕞城,今日怕是插翅难逃。联军破城只在朝夕,嬴政随时都会出逃。你在军中稍安勿躁,待为兄一会亲率燕军轻骑,将你这结拜义兄生擒来见你。

燕公子丹听完王兄说完,脸上立时流露出极是阴冷神色,冷冷的回道,王兄,嬴政与我同在邯郸为质之时,我与嬴政义结金兰。只是今时不同往日,嬴政与我已为互不两立之敌我,金兰之交怎可大过国事。嬴政生死于五国联军甚是紧要,依弟愚见,王兄大可不必非要生擒嬴政,如能将其射杀,也是盖世奇功。

燕太子奇听弟弟丹这么一番言说,实属出他预料,疑惑的问道,生擒嬴政,便可让其给五国割地献城。射杀嬴政,秦国自会另立新君,与五国是战是和还两说。

弟弟丹回道,王兄你想,嬴政被生擒,固然会割地献城,只是燕国与秦国只有北部荒漠交界,秦国便是割地献城,燕国也分不到富裕疆土,赵魏韩楚则会受益良多。而王兄射杀嬴政,秦国虽会另立新君,却秦国定然会先内乱一番,秦军一时群龙无首,再无心外战。而秦国新君继位,未必会向五国割地献城,极可能与五国再起纷争,赵魏韩楚四国需举全国之力方能应付秦国复仇。

燕太子奇问道,秦国新君继位,倘若与五国战事再起,于燕国未必有利。弟弟丹说道,王兄,嬴政如被斩杀,咸阳再被破城,秦国便是战败,那时多半会割地献城与五国。而秦国自会另立新君,秦国新君又岂会心甘战败割地,自会首选赵魏韩楚这四国抢夺失地,秦国断不会首选燕国。赵国乃燕国强邻,燕国一向饱受赵国欺凌。可若秦国新君专心与赵国为敌,赵国便再无兵力袭扰燕国。燕国国力在五国中偏弱,四国与秦国相耗,燕国方能偏安一隅,全力充实国力,以图霸业。

燕太子奇见弟弟丹竟会说出这番话语,惊到不敢相信,呆呆看了片刻才回过神,调侃说道,王兄真是小看你了,小小年纪竟已开始关注国政了。只是王兄已接庞煖将军将令,一旦嬴政从蕞城出逃,我部骑兵务必生擒嬴政。此五国联军主将庞煖将军将令,王兄不敢有违,这将令可非同儿戏。

燕太子奇说完对着弟弟丹开玩笑似的说道,弟弟你好生在营帐守候便是,等嬴政出逃,王兄将嬴政生擒,绑缚帐中,你就可与你的义兄相见,一述离别。

樊於期眼见蕞城守军应对联军攻城越发吃力,于是悄悄把蒙毅蒙恬二人叫至跟前,面无神色对着蒙恬低声说道,蕞城城破怕是就在今日,大王安危不保,二位领兵应速速护佑大王从西门杀出,吾将调集城中能战军士全力杀出西门,护佑大王出城。

蒙毅蒙恬眼见攻城联军如潮水般拼死攻城,蕞城守军已显露出无力招架的迹象,二人也知樊於期所言便是如今当做之事,且事态紧急,也就不再多言。

三人面无表情来到嬴政身前,樊於期哽咽着禀报嬴政,大王,蕞城已难坚守,末将将率城中所有能战军士,全力护佑大王撤出蕞城。

嬴政听完樊於期的禀报,眼里却流露出一股绝不认输的眼神,死盯着樊於期说道,寡人乃秦国大王,嬴氏子孙,值此两军交战之际,岂能临阵退缩,寡人与蕞城将士一道死战到底。

樊於期蒙武蒙毅蒙恬几人万万没想到,此时的这个少年大王,还有如此胆量气魄,竟然要与敌军血战到底。

小主,

蒙毅似乎猜测到嬴政会有如此一说,嬴政话音刚落,蒙毅便接话道,大王,非是末将畏战怯战,只是兵者无形,进退有度。蕞城虽是不保,然都城咸阳还需大王坐镇。只要大王安危无忧,秦军不日便可挥戈重来。若大王安危不保,秦军便是无主之军,如何再战。

蒙恬樊於期一听蒙毅对嬴政说的这般直白,都不知如何再劝谏嬴政。嬴政此时也是少年意气,哽着脖子说道,寡人适才在城墙之上,对守城将士放言,寡人将与将士们誓死守城,才是几个时辰,寡人便要食言,今后寡人如何取信于秦国军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