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 传承

“虽然宋玉圣人让你们先离开这里,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他那句话中的言外之意?”

周东壹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。

司马载与上官启明听到周东壹的话,不由得再次陷入了沉思。

......

在七十多年前,横空出世的仁民圣人向逍遥侯讨要了他从不打理的逍遥城,来作为农协的根据地,同时也邀请了当时的修罗门前来逍遥城一同发展。

那时的世人都不知道,这位新晋的天下无敌的圣人到底想做什么。

直到他成立农协,对外公布了自己的理念之后,才吸引了大量朝歌城的宗师追随。甚至珷皇也为他的理念打动,将整个东州都划归给了他创立的农协。

仁民会长认为,九州自天皇开始就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,现在终于到了更进一步的时候了。

天皇追求的是天地至理。

他将抽象的天地至理具现出来,化用于人,以此创造出了无数规则产物的雏形。

比如我们今天使用的筷子、扳手、火焰,这些都是将天地至理具现化在物体上的事例。使人可以不懂道理就能生火做饭、使用碗筷。

就像生火所依据的道理,至今也没有人能理解。但是只要按照“规则”行动,摩擦打火石、挡住风、引燃干燥的叶片,那么每个人都能生起火来。

在天皇之后掌权的是圣皇,圣皇追求的是自然之理,也就是生命本能依照大道演化出的规则。

人有触觉,能分清冷热,所以就会本能地在冬天多穿衣服,烤火时距离火远一点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万物生居天地之间,自会认识天地。天地即为真实、大道,所以认识天地便是认识真实、大道的过程。

通过这些认识不断调整得到的“最优”行为,便是规则。

这些规则很简陋,但是也包含着生命对于世界、大道最纯粹的认知。

可是圣皇的理念与天皇类似,必然会被社会逐渐抛弃。

天皇追求的天地至理只能进行启蒙,圣皇追求的自然之道只适合蒙昧的文明。

当文明逐渐从“通过试错来总结规则”转变成“通过过往经验来总结规则”时,圣皇的理念也就不再适合了。

接过圣皇权柄的人是受王,他的理念是充斥着爱与和平的众生之道。

爱与和平,当这两个概念普遍出现在每个人心中的时候,意味着人类正式进入了“文明”这个阶段。

这代表着众生开始区分正面情绪与负面情绪,认识到了负面情绪最大的来源。

笼统地说,一切正面情绪的来源都是【生】,一切负面情绪的来源都是【死】。

代表新生的期待感,强调生命存在的刺激感,创造生命、承担生命、背负生命的性欲、爱欲。

这些都是正面情绪的来源。

此时人会开始思考一个问题,生物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?

家畜也会痛苦,也会流血,也会流泪,跟我们人类一样。

对异类尚且怀有怜悯之心,对同类又当如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