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2章 暗夜奔逃 遇伏请降

孙策并未因这辱骂而恼怒,反而神色依旧温和,耐心劝说道:“二位何必如此固执?如今你们孤立无援,城中兵力薄弱,又粮草不足,负隅顽抗下去,不过是徒增伤亡。若肯归降,我定以礼相待,保你们荣华富贵。”

王朗与陶应面面相觑,眼中满是挣扎与纠结。二人退到一旁,低声商议起来。王朗眉头紧锁,忧心忡忡道:“如今这永安城确实难以坚守,若强行抵抗,城破只是迟早之事。”陶应咬咬牙,目光坚定:“世叔,我不甘心就这么向那小人低头,但困守此处也绝非良策。”思索片刻,陶应接着说:“如今孙策肃清了后方山越,后方反倒安全些,乌城县或许能成为我们的退路,不如我们先撤往那里,再做打算。”王朗沉思许久,最终缓缓点头:“也只能如此了,事不宜迟,赶紧准备。”

王朗与陶应在城头上一番商议后,决定施展缓兵之计,假意投降。王朗强压内心的愤懑,挤出一丝笑意,对着城下的孙策高声说道:“孙将军,你所言确有几分道理,我等愿降。只是这几日历经苦战,将士们身心俱疲,城中也一片混乱,还望能容我们稍作休整,明日一早,便出城献城投降。”

孙策听闻,嘴角微微上扬,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。他心里门儿清,这二人分明是在拖延时间,妄图突围逃跑。但他也有自己的考量,此番刚刚经历大战,将士们虽说士气高昂,可也都疲惫不堪,攻城器械在之前的战斗中也有所损伤,若强行攻城,势必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。而且他们早有后手,便装作信以为真。

“好!既然二位愿意归降,本将军自然应允。就等明日,盼你们莫要食言。”孙策高声回应,随后便下令撤军,佯装回去安心驻扎,等待着二人投降。

看着孙策的军队渐渐远去,王朗和陶应对视一眼,眼中都闪过一丝庆幸。“看来这孙策果真中计了。”陶应低声说道。王朗点点头,神色凝重:“不可掉以轻心,抓紧时间准备。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二人急忙回到城中,开始紧锣密鼓地部署撤退事宜。他们吩咐士兵们轻手轻脚地收拾行囊,只带上必要的粮草和兵器,尽可能不发出声响,以免引起城外敌军的注意。又挑选出一批精锐骑兵,准备在突围时作为先锋,撕开敌军的防线。同时,安排少量士兵在城中各处点燃篝火,制造出城中一切如常的假象。

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,缓缓落下,笼罩着整座永安城。城中的士兵们屏住呼吸,静静地等待着出发的信号。陶应和王朗站在城楼上,望着城外孙策军队的营地,心中满是忐忑。他们知道,这一场逃亡之旅,充满了未知与危险,但此刻,这是他们唯一的生机 。

陶应和王朗在城中慌乱地指挥着士兵们准备撤离,满心都是如何摆脱眼前绝境,思维已然混乱不堪。他们完全没顾得上细想,既然孙策早就与山越暗中勾结,之前在巫城县前被他们“击溃”的那股劫粮道的山越部队,怎么可能是真的被正常击败,这显然是孙策和山越联手演的一场戏,可他们此刻却忽略了这关键的一点,一门心思只想着匆匆逃亡。

夜深人静,万籁俱寂,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更夫打更声。陶应和王朗带着残兵败将,悄悄地打开了永安城的后门,队伍如同一条黑色的长蛇,在夜色的掩护下,小心翼翼地朝着乌程县的方向潜行。马蹄都被包裹得严严实实,士兵们也都用布巾捂住口鼻,尽量不发出声响,生怕惊动了城外的孙策大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