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过一天的了解,刘彩霞也在平时的聊天中知道这两人是去山远县探亲的,妇人姓刘,刘彩霞顺便了解了一些这时候的称呼,知道了这时候的一般人的妇女都叫婶子,一般都是冠夫姓。
同行的女儿姓余,叫余莲。
他们的爹在山远县一家具铺子做大师傅。
今年升上去的,把儿子也带了过去当学徒,现在把老婆和女儿一起带过去。
余婶子说的是女人今年已经十三了,过去安顿两年争取说一门好点的亲事,总比在乡下强。
儿子今年十六,到山远县成为学徒之后,说亲的人还不少,最近他爹余杨已经做主给定了一门亲,那家姑娘也在县城绣房当学徒。
对儿子余松来说,已经是不错的亲事了。
余婶子在听说儿子定亲对象后,就想着把女儿带过来,要是把女儿也能送去绣房当学徒,那以后说亲又多了一个保证。
从余莲八岁开始就跟着缝缝补补。
秀技不说有多少,至少现在已经能独立做衣服了。到正规的绣房学一下技术,以后绣一些花样就更好了。
刘彩霞一开始不懂,她是从江城上船的,江城更大更繁华还是府城。
为什么要去更远的山远县。才知道他们也是从大环山那边过来的,男人从小跟着父亲学木匠手艺,机缘下认识了父亲当年的同门师兄弟,父亲生病后就拜托这个同门师弟照顾一下儿子。
最后在父亲离世后,余杨就拜了师叔为师傅,跟随师傅到的山远县,师傅老家在这边,有一间不大不小的木匠铺子。也就把他收了进来,跟着之前收的两个徒弟一起干活。
这十来年每年都是过年的时候有二十多天的假期。算上赶路的时间,在家也就待个三五天,这也是他们只有两个孩子的原因。
确实是因为两夫妻团聚的时间太少了。
不过现在也算是苦尽甘来,余杨也算是出师了,可以独立接一些木匠活,就可以把儿子带身边亲自培养。现在还能把媳妇和女儿一起接过来生活。对于普通人来说,已经是最好的结果。
果然到哪里都有外出打工的打工人。
为了生活不得不四处奔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