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朱元璋来说,我根本就不在乎死多少人,我在乎的是老百姓能有口饭吃,能够维持住我的大明王朝,这就足够了。

其实朱元璋心里也明白,自己的一刀切的政策执法,会将大明朝廷彻底进入混乱状态。

为了缓解自己的压力,朱元璋拿起一本奏折,一看,就更加生气了郑士元的兄弟居然跟太子朱标的观点差不多。

本来就已经非常生气的朱元璋,直接批了一个结果,兄弟俩一起砍脑袋,这叫兄弟情深。

马小帅觉得根本没有办法阻止,毕竟一个王朝的建立,肯定会有很多不好的地方,将朱元璋这样的人,发挥其历史作用,这也是正常的。

官员想让朱元璋承认错误,朱元璋肯定是不会承认的,毕竟皇帝不能有错,有错的都是大臣。

没有人敢说话,此后的几天里,大臣们纷纷指责皇帝不爱惜自己的身体,明知道这个政策有问题,可没有一个人敢说出来。

马小帅也意识到,这也许就是吕不韦的吕氏春秋,没有人敢改一个字,不是这本书写的有多完美,而是你说出来就得死。

太子朱标非常生气,与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,就这样被杀了很多,至少在文武百官心里,太子朱标好像没多大作用,毕竟死了这么多人。

马小帅回忆历史,这段历史也是正常的,以及方孝孺的,父亲时任济宁知府的方克勤等,就算是老百姓非常认可的官员,也跟着倒了大霉。

至于郑士利,根本没有挽救那些被杀的官员,反而跟着自己的哥哥一块儿成了劳改犯,这在历史书上有记载。

空印案,就这样结束了,死了很多人,但依然有很多人选择当官,马小帅深以为然,毕竟,书中自有颜如玉,书中自有黄金屋,只要是个读书人,就一定会选择当官。

朱元璋是根本不在乎,但是朱标非常在乎,内心开始有了阴影,甚至一度怀疑,朱元璋想清除自己的势力,太子朱标有点害怕,只能更加拉拢自己的太子妃常氏。

毕竟自己的老丈人还是有一定的人脉,很多人都受过常遇春的恩惠,所以这段时间,朱标将自己的目标,瞄准了淮西勋贵。

朱元璋明知道胡惟庸在那里面,捞了很多好处,但是李善长还不知道进退,决定敲打一下对方。

太子朱标这个时候正在拉拢李善长,毕竟朱元璋曾经评价过,李善长当比汉代萧何,是文武百官之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