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静只是表象,背后隐藏着大恐怖。
下意识地用力握了握手中的刀,但刀还是随时都可能会脱手,他实在是没什么力气了。
……
星垂平野阔。
京西约三十里处,即京城与潭柘寺中间地带,有一片小平原,是由永定河冲积形成的,其间良田遍布、残丘散布、农舍四布。
此时此地,正在上演着一场规模宏大、战况激烈、场面惨烈的恶战,参战双方分别是神识全失、灭绝人性、毫无章法、一往无前的五万血毒人和装备精良、配合默契、进退有据、战力不俗的八万官军。
佛门大会,规模空前,轰动天下,明面上是佛门盛会,暗地里则牵动着多方神经。
早在佛会开始之前,毛伯温得朱厚熜授意,密切关注着潭柘山一带,暗中调兵遣将围绕着潭柘山展开部署,秘密指派人手收罗各色情报,工作量庞大,甚至连一草一木都不愿漏过。凡有分毫可疑,定要深挖,扩大成果,或是无声无息将其消除,或是本着放长线钓大鱼的意图暂时放任;即便没有可疑,也要试着找出关联,再三深究确定无关方才作罢。
小主,
无为教众的意外出现,立时激起千层浪,引发了第一波大动乱,并持续发酵,愈演愈烈。
毛伯温料到会有意外发生,若无意外,何来动乱?若无动乱,背后之人如何借佛会之风?只是没想到这个“意外”会是无为教,事后细细一想,觉得无为教确实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,有足够的能耐,跟鞑靼六部走得又近,最关键的世上还有谁比无为教更能激起中原武林仇恨的怒火?
期间,有人周旋其中,试图调解多方纠纷,可惜效果不佳。
毛伯温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,未曾做出任何干预或相助,依旧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他的工作。
因为他知道,佛门大会的结局只会是一场天翻地覆的大乱,而各方江湖势力所引发的动乱,都是在为佛门大会最后的大乱做铺垫。
平息纷争最直接的方法便是中止佛会,但佛会是不可能中止的。有些话他不能明说,自确定要举办佛门大会起,便已不存在绝对的算计与被算计,只能用最终的结果来论成王败寇;开弓没有回头箭,自佛门大会正式开始后,成了形势推动人,参和其中的各方势力,都没有回头路可走,只能坚定心意往前走。
毛伯温知道佛会最终会演变成一场天翻地覆的大乱,但不知道这场大乱具体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呈现。所以,他能做的就只有是依着原计划按部就班的小心提防、全面探查,尽可能把准备做得更充分。然后,随机应变。
知己而不知敌,他从来都没这么忐忑过,只身赴“白莲血会”时没有,平定安南内乱时也没有。他不是没想过,是不是把对手太过神化了,轻视对手等同自掘坟墓,而神化对手同样是大忌。
围绕着佛门大会而生的江湖纷争持续了近半个月,算是发酵透了,达到了一种混乱的平衡。
进一步证实了毛伯温先前的预判——纷争是无法直接发展成大乱的,中间必然还有一个极重要的环节。
世上从来都不缺聪明人,部分聪明的人们通过有限的线索,窥测出事有大蹊跷,纷纷着眼于不日即将抵达潭柘寺的峨眉、青城二派,抱着各种各样的心态、揣着各种各样的心思,等待着可预见的纷争升级。
峨眉、青城二派一到,纷争升级是必然的,但毛伯温不认为二派就是那个极重要的环节。之所以这么认为,不是因为他比那些聪明人们更聪明,而是他掌握了更多的情报。
事实证明,他是对的,峨眉、青城二派因为受到萧正阳、沐炑、留心言三人的阻拦,并没有在别人的算计时间内抵达,但天翻地覆的大乱照样爆发了。当然,如果二派按时赶到了,大乱势必还会再大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