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民请愿为沈六元加官封爵,实乃当朝头一遭,这是何等荣耀!

沈逾白六元及第就已是天下学子的楷模,又加此等功绩,沈逾白在士林中的威望已无人能及。

沈六元,当为天下读书人之表率!

可沈六元回京后迟迟未派官,是否因得罪了于衍?

沈六元乃是堂堂六元及第,而于衍不过一个白身,私自乘坐首辅官船已是逾矩,若还能左右沈六元的派官,读书何用?

学子们正是意气正盛时,很为沈六元鸣不平。

原本吵闹一番,此事也就罢了。

谁知除夕夜,三名喝了酒的学子跑去吏部衙门口讨要说法。

吏部的尚书和两位侍郎不在京中,底下的人害怕此事传到天子耳中,就将这三名学子给关了起来。

如此可算是捅了马蜂窝。

他们只是来伸张正义,你们竟将人抓了,难不成这天下没了读书人说话的余地了么?

大年初三,过百名学子堵在吏部衙门口讨要说法。

到了此时,事情已闹大,吏部纵使再霸道,也不敢得罪满京城的学子。

此事只得上报内阁。

当日正是首辅于达值守内阁,瞧见此消息时方才得知于达和沈逾白在码头的事。恨不能当即让于衍去跪祠堂。

此事定不能再闹大,只是他这个首辅也不方便出面,也只有沈逾白适合出来劝说。

吏部的人实在崔府找到的沈逾白。

因着崔承平在军中无法归来,崔明启夫妇这年过得有些寂寥。

沈逾白时常过来坐坐。

得知事情的前因后果,沈逾白不再耽搁,匆匆前往吏部衙门。

待他到时,那些愤怒的读书人与吏部的人正对峙。

那领着沈逾白过来的吏部官员紧张万分,顾不得先问询沈逾白,就大声呼喊道:“沈六元来了!”

那位围着衙门口的读书人回头看去,就见那沈六元正在下轿。

当年沈六元御街夸官,不少学子是见过沈逾白的,虽三年过去了,再见依旧熟悉。

有认出的学子当即大喊:“沈六元来了!”

“竟真是沈六元!”

学子们人潮涌动,纷纷回头,想要一睹六元公的风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