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好家伙……这沈炎阳还是个异界版的共产主义者呢?
尽管听起来沈家农庄的这个大锅饭制度还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,沈炎阳显然尚处于不断的摸索之中,对于这种方法到底能不能行得通,暂时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把握。
导致老农描述之中的沈家农庄,无论是监管还是执行,都有许多漏洞。
目前之所以能运转的如此良好、一片和谐,主要依赖的不是制度,而是农庄里这些人都是被迁移过来的乞丐和流民。
在这些人里,连想要找一个识字的都千难万难,导致这些人的认知和眼界极为有限,自然更容易管控。
都说仗义每多屠狗辈,负心皆是读书人。
可实际上之所以会这样,主要是因为屠狗辈们的生活环境相对来说非常的简单,往往没有多少真正的物质诱惑又或者比较复杂的社交圈子。
这就使得屠狗辈们的行为逻辑,更多的会基于朴素的情感和自身的直接利益出发,几乎不存在复杂的心机又或者权谋。
于是看起来便非常的仗义。
而读书人在封建时代属于真正的人上人,一旦金榜题名,那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心态都会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巨大变化。
阶层的差异让他们拥有了更多的权利和资源。
使得他们在平衡这些关系的过程中,必须要有更多的权衡和算计,不可能全部任性而为。
由此造成的结果,便是让那些读书人在情感表达上显得无比功利、无比冷漠。
当然,以上这些指的是普遍现象,任何群体之中都会存在着格格不入、与众不同的个体。
那些个体的行为往往和群体互相矛盾、大相径庭。
他们不代表普遍现象,不需要去特意分析什么。
总之,沈家农庄眼下如梦似幻一般的发展进程,有赖于农庄的底层组成在物质要求上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要求,同时也有赖于他们过于狭窄的眼界。
类似的情况能够维持多久,苏清和不得而知。
在他的判断中,当农庄发展到了下一个阶段,被迁移过来的这些乞丐和流民们基本上满足了吃穿住行的最低需求,开始有更高的物质欲望滋生,到了那个时候,沈家农庄的和谐应该就会被彻底打破。
人们会开始关注到身边其他人都在做什么,做的好不好,做的比自己多还是比自己少。
会开始关注自己得到了多少,跟自己付出的辛苦以及努力是否相匹配!
这种制度本身其实颇为理想化。
它建立在将每一个人都看成了天生圣人的前提条件下,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彼此坦诚,毫无私心。
这显然是不可能的。
偏偏类似于大锅饭的分配制度下,一旦有人的私心开始觉醒,便一定会导致其他人也跟着一起被私心所左右。
必须保证绝对公平的内部资源循环,是大锅饭制度几乎不可能成功的根本原因!
没办法,只要是人制,便会因为人的七情六欲而出现执行上的偏差。
想到这里,苏清和没再继续跟老农聊天。
跟老农道了声谢后,带着于前、于后两人,在沈家农庄周围的田地里粗略的绕了一圈,又寻了几个地里干活的农户询问了一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