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五章 如果陈平安在这里

剑来 烽火戏诸侯 4780 字 2个月前

所以这个名叫李长英的书院学子,是带着贤人身份和大隋皇帝的御赐之物,步入东华山。

他登山入院第一件事,就是找到李槐道歉。

然后是探望卧病在床的林守一,最后是站在少女谢谢面前,说双方都不要再意气用事,山崖书院终究是求学之地。

在李长英离开后,谢谢从头到尾,一言不发。

————

大隋皇帝并不以勤政君主名动一洲,大抵说来,名声不显,不如大骊皇帝那么雄才伟略,不如南涧国君王那么文采风流,甚至不如已经亡了国的卢氏皇帝那么着名,不过东宝瓶洲一向是南方富饶,北方荒凉,大隋在北方算是独树一帜,就连南涧国权贵都愿意为之往来,大隋高氏子弟,也是观湖书院的常客。

大隋皇帝几乎很少在早朝之后,喊上六部高官在内的大隋砥柱,在养心斋召开小朝会,但今天是例外,不过礼部尚书在内的众多将相公卿,都心里有数,看来是书院的那场风波,到了必须皇帝陛下亲自过问的地步。

所以那个兼任书院山主的矮小老人,成了目光焦点,这位六部衙门第一人的天官大人,与庙堂好友联袂而行,脸上不见任何慌张神色。身材矮小却位高权重的礼部尚书,能够瞧着胸有成竹,可是韩老柱国在内的几位“当事人”,那就没什么好脸色了。

小朝会开得不温不火,甚至还不如屋内那对小火盆的炭火旺盛,不过是皇帝陛下拿出一些大朝会的未定事宜,炒了炒冷饭而已,在座各位,在官场修行大半辈子了,大家对于这类寻常朝政事务,早已熟稔在心,很快就依次通过决议,相信很快就会迅速从京城中枢传达到地方。

等到大事落定,皇帝陛下喝了口尚且温热的莲子羹,所有人都精神一振,知道重头戏总算要来了。

皇帝陛下放在杯盏,环顾四周,笑道:“怎么,诸位爱卿,都在等着看寡人的笑话?”

韩老柱国虽然古稀高龄,不过老当益壮,依旧精神矍铄,端坐椅子上,不怒自威,但是此时也有些难堪,而立之年的怀远侯爷更是坐立难安,像他这种世袭公侯爵位的大隋功勋之后,一般情况都会淡出庙堂视野,除非重大事项,极少主动参加早朝,这是约定俗成的官场规矩,但是今天韩老柱国在内的数位大佬,都给他好心递了个消息,要他最好参加今日早朝,省得到时候出了状况却没机会辩解。

大隋皇帝看到几个同时想要起身请罪的大臣,笑着伸手向下虚按数下,“不用起身,坐着说话便是,寡人今天不是兴师问罪来的,只是想知道一些不那么以讹传讹的事情。你们是不知道,煊儿在内,所有人最近每天在劝学房聊这个,课业一塌糊涂,害得他们的总师傅抱怨不已,气得要他们干脆去山崖书院读书算了。”

个子最小却是官位最高的礼部尚书缓缓起身,将大致经过捋了一遍,说得不偏不倚。

大隋皇帝笑问道:“是茅老亲自开口,说不去管孩子们的打闹?”

礼部尚书点头道:“确实如此。”

大隋皇帝嗯了一声,“寡人知道了。”

然后他就陷入沉思。

事实上在座大隋重臣,没有人幼稚到以为皇帝陛下当真什么都不清楚,真当大隋谍报是吃素的?

光是为了应付大骊死士、谍子的渗透,大隋户部每年的秘密开销,那就是如流水一般,就是没个声响罢了。

事实上若是卢氏皇帝当时若是听从大隋的劝告,不那么自负,相信大隋谍报提供的消息,早做准备,即便卢氏江山的覆灭,结局无法改变,但是绝对不会那么快,快到整个大隋的儒雅文官,都忍不住破口大骂卢氏朝堂之上,全他娘的是酒囊饭袋。

文官尚且如此,更别提大隋的武将了。

大隋皇帝缓缓回过神,笑着对韩老柱国在内的几人说道:“那就这样吧,到此为止。小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,哪怕没有什么坏心,可也要有个分寸。”

大隋皇帝的前半句话,其实与当初夫子院茅小冬的言语,如出一辙。

然后小朝会就这么散去。

大隋皇帝单独留下了礼部尚书。

矮小老人看到这位君主站起身,去往火盆那边蹲下,亲自拿起铁钳拨动炭火,守在门外的宦官并没有代劳,老人也不觉得奇怪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大隋皇帝放下小铁钳,伸手放在炭火上方,轻声道:“遍观史书,压力除了来自不死不休的邻国强敌,也有内部打着忠君爱民旗号的自己人啊。”

天官大人喉结微动,额头有汗水渗出。

大隋皇帝自嘲一笑,转过身朝老人招了招手,礼部尚书连忙小步跑去,有些尴尬地陪着皇帝一起蹲着。

大隋皇帝笑问道:“大骊为何如此仓促南下?原本观湖书院态度模糊,不愿给句明白话,如今反而比我们还着急,那个叫李长英的年轻人,他的贤人头衔,之前一直故意拖延着不给,听说后边观湖书院内,连直接给李长英‘君子’身份的声音都有了。你说好笑不好笑?”

这个问题,是打死都不能随便回答的。

矮小老人愈发局促。

皇帝问道:“如果是换成马尚书他们,随便哪一个,都不会像你这么战战兢兢,他们的腰杆都硬得很,那你知道为什么最后是你,而不是他们遥领山崖书院的山主吗?”

矮小老人轻声道:“因为臣最没有文人气,担任新书院的山主,陛下不用担心与茅小冬起了龌龊。”

皇帝提醒道:“喊茅老。”

矮小老人惶恐道:“对对对,是茅老。”

皇帝点头,自言自语道:“大骊能够给予齐先生多少尊重,寡人甚至能够给予茅老同等的敬重。这就是寡人和大骊那个宋氏蛮子的最大不同。”

矮小老人正要说什么。

皇帝已经笑着摇头,“可是用处不大。”

这位礼部尚书已经完全慌了心神。

事实上皇帝陛下一向很少跟臣子如此说话。

除去老人在十年前,出人意料地担任大隋天官那一次,这是第二次。

皇帝陛下感慨道:“文人气书生气,你们读书人当然都得有,可光是有文人风骨,只以道德治理朝政,未必对江山社稷有益啊。”

老人不敢继续沉默下去,只得硬着头皮,干瘪瘪地回答道:“陛下英明。”

大隋皇帝转头笑道:“你啊,什么都挺好,就是太谨小慎微了,以后别再做自污名声的事情了,你那几个子女什么品行,寡人会不知道?哪里敢做出侵吞百姓良田的勾当。尤其是你那个幼子,多好的读书种子,不说一甲三名是囊中之物,进士及第的科举制艺,肯定不缺,你为何一定要压着他?”

老人嘴唇颤抖,最后一咬牙,站起身又跪下去,哽咽道:“臣只能以此拙劣手段,为陛下分忧了!”

大隋皇帝将老人搀扶起身,温声道:“庙堂之上,很多人都说你只是个捣糨糊的好好先生,但是寡人觉得你这样的臣子,才是大隋真正不可或缺的栋梁!”

老人顿时老泪纵横,只觉得十数年来的委屈一扫而空,愣是再次跪倒下去,“臣何德何能,愧对陛下信任!”

大隋皇帝轻轻踹了老人一脚,气笑道:“堂堂礼部尚书,还耍赖上了?赶紧起来,不像话!”

矮小老人这才起身,赶紧胡乱抹了把脸,“让陛下见笑了。”

皇帝坐回原位,挥挥手,“回吧。”

矮小老人躬身告退。

皇帝从一座小书堆里抽出本儒家经典,一页页翻过,头也不抬,随口问道:“听说世间有许多古怪的风,其中有一种名为翻书风?”

皇帝的嗓音很低,但是远处门外的高大宦官依然回答道:“回禀陛下,确实如此,这股清风,起于何处,无据可查,只知道它喜好翻阅书籍,书籍的新旧不定,此风幽微至极,寻常修士也不可查探。如果被人导引、吸纳体内之后,此风就会在五脏六腑之间缓缓流荡,若是经常翻书读书,便能够延年益寿。”

皇帝抬起头,惊奇道:“这么好?那咱们大隋有没有?”

眉发皆白的老宦官摇头道:“翻书风一向为儒家学宫书院所独有,别处并无,哪怕是道教宗门,或是风雪庙真武山这类圣地,同样找不到一丝一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