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廷已经有一批军功贵族,就不需要再多一些高丽军官来掺和了。
可以说在这个时期,西域诸国为了反抗绿教的入侵,无比期盼着一个强大的中原王朝再次返回西域,这个机会被耶律大石抓住了,于是就出现了历史上威震西域的西辽政权。
同样地,王氏高丽内部要构筑统一的民族认同,将高句丽人、百济人、新罗人统合为新的高丽人,还要维系文武臣子的势均力敌,在高丽人这个民族概念被催生出来之前,汉军的及时出现,再一次打断了高丽的民族认同。
所以王伦舍得大投入,仍旧要在高丽推行儒家的一些思想,让高丽国内诸族完成思想上对中原的文化认同,只要这个认同感出现了,那么离朝鲜行省被彻底汉化还远么?
针对朝鲜行省的内阁扩大会议上,礼部最后发言,表示要仿照中原诸行省例,在朝鲜行省至少要兴办南北各一所的医学堂、农学堂、牲畜养殖学堂,在耽罗县开设商学堂,将中原的学堂制度引入到朝鲜去。
兴学一事急切不得,所以王伦点了郑知常的名,要他先去礼部观政,去各地学堂参观视察,然后结合朝鲜行省的实际情况,负责主持这件事。
郑知常是金富轼的政敌,此前西京两班得势,郑知常与金富轼就很不对付,后来妙清妖僧被杀,郑知常也被罢免了一切官职,废为了庶民。
郑知常曾支持王楷称帝,但他却被王伦要求保护了起来,因为这位的政治思想很有趣,他之所以支持王楷称帝,完全出于对金富轼个人的不满,信仰的也是老庄思想,而厌恶金富轼推崇的儒学。
俩人完全是因为思想不对付,是从高丽文坛上的“文敌”转为政敌的,王伦用他,就是因为不想继续推崇儒家的许多繁文缛节。
对于这个任命,金富轼心情一下子变得很不好,他讨厌郑知常,仅仅因为这个人写的诗很有晚唐风格,是他无论如何也模仿不来的。
郑知常来得比金富轼要早两年,他无官在身,仍旧住在高丽西京平壤城,受到了山东大学堂的邀请,前来山东游历讲学,就此在济南府住下。
这一次讨论朝鲜行省事务,王伦将他也召了来。